上能电气获得CQC首批光伏“领跑者”认证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所正高级经济师 李红见。
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表示,中国通过消除绝对贫困、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了14亿人口的生存权、发展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推动人权事业发展的进程。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史蒂芬·布劳尔认为,实现各国的共同利益是促进团结合作的有效途径,而这正是人权议题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交汇点,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契合点。
据库恩所知,其他任何国家的领导人都从未有过类似发言。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国际合作是关键因素。赤道几内亚负责人权事务的第三副总理阿方索·恩苏埃·莫库伊在开幕式上致辞。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副议长、国家人权中心主任阿克马尔·赛义多夫指出在人权保护中尊重各国独特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安提瓜和巴布达外交、农业、贸易和巴布达事务部长艾沃利·保罗·切特·格林在发言中表示,《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创造人权领域的共识来促进国际合作,鼓励各国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分享实践成果,并且提供技术援助,加强全球人权体系建设。
当前,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人权政治化倾向加剧,国际人权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是人权实现的前提,人权是发展的产物。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始终摆在首位,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修复政治生态,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实现党的团结统一。
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应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这是习近平等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月9日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提出一系列创新理念,实施一系列变革实践,健全一系列制度规范,推动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发展,初步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并且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和方针,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一大法宝。坚持对象上全覆盖,面向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做到管全党、治全党,重点是抓好关键少数,管好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把手,在管党治党上没有特殊党员、不留任何死角和空白。
2023年1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我们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我们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全面从严,以严明纪律规范党员、干部履职用权,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精准运用四种形态,让党员、干部切身感受到党的严管和厚爱。新时代10年,我们党不断深化对自我革命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在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上积累了丰富成果。
坚持制度上全贯通,把制度建设要求体现到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各方面、各层级,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用制度促进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贯通、联动,真正实现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要深刻把握党自我革命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新鲜经验,立足新的形势任务,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管党治党责任格局,把全的要求、严的基调、治的理念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构建之中,不断提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使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政治、思想、组织保证。健全这个体系,需要我们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更加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更加突出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新华社记者 张领/摄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
我们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查处一大批腐败分子,消除党内严重政治隐患,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全面从严治党得到人民群众坚定支持和认可,2022年国家统计局民意调查显示,97.4%的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比2012年提高22.4个百分点。
要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党的建设推进到哪里,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就要构建到哪里,无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还是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都要自觉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局限于正风、肃纪、反腐。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全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时指出,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始终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推进拓展之中,融汇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社会实践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的崇高使命感,全方位、多角度阐释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展示了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赓续中华文脉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10年后,在为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复兴文库》亲自写下的序言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深刻阐释中国梦的历史脉络,强调,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
从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到陕西西安博物院,从甘肃嘉峪关到福建福州三坊七巷,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到河南安阳殷墟……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考察文化遗产,探寻文明根脉。在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时强调,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底气和精神动力。从北京冬奥盛会展示新时代中国自信、包容、开放的大国形象,到西安大唐芙蓉园梦回千年展现中华文化包容四海、兼纳百川的精神风貌,再到北京中轴线、京杭大运河等一大批文化遗产绽放新韵,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璀璨夺目。
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开创新局面,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促进老区发展的活力源泉,到博物馆文创佳作频出、民俗文化游不断升温,国宝、文物、非遗走进国人生活,新的文化自觉助推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全社会提供丰沛历史文化滋养。2012年11月,正是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提出并阐述中国梦。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内,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交相辉映,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中国尤其是新时代中国奋斗发展的辉煌成就,共同绘就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文明长卷
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以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洞库拱顶的飞天壁画,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2019年9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这一作品选取敦煌壁画中的传统飞天形象,融入现代美学元素创作绘制而成,呈现别具一格的东方美学韵味。这是包容差异、尊重不同的广阔胸怀——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新时代的中国始终致力于为不同文明对话沟通提出方案、搭建平台。中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文明将以更加开放宽广的胸怀拥抱世界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我国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许多民族登上过历史舞台。
藏传佛教的发展,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新时代中国,不断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同世界各国携手并进,必将绘就人类文明更加壮丽的画卷。
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